服務熱線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 分類:健康科普
- 發布時間:2020-12-01 09:01:59
- 訪問量:0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1.何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俗稱“蜱蟲病”,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發傳染病,蜱蟲為其傳播媒介。該病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和乏力等表現,少數重癥患者可因多臟器損害而死亡。
2.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目前,已從病例發現地區的蜱蟲分離到該病毒。部分病例發病前有明確的蜱蟲叮咬史。急性期病人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可能有傳染性。
3.蜱蟲什么樣子?生存的主要區域有哪些?
蜱蟲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牛虱、八節子、犬豆子等。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小不等。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等體表。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
4.蜱蟲易附著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蜱蟲易附著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腳踝下方等部位。
5.蜱可傳播的疾病有哪些?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原體使人患病。蜱可傳播多種疾病如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野兔熱、萊姆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巴爾通體感染等。
6.哪些人群易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居民和勞動者以及赴該類地區戶外活動的旅游者和家畜飼養者感染風險較高。本病97%以上為農民,目前無疫苗預防,主要以防蜱蟲叮咬為主。
7.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易發于哪個季節?
多發于5-10月份。
8.在外環境中發現蜱蟲該如何處理?
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在墻面、地面發現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后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9.一旦發現蜱叮咬皮膚該如何處理?
一旦發現蜱已叮咬、鉆入皮膚,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或用煙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最好到??漆t院進行處理。
10.發熱伴血小板少綜合征主要的表現有哪些?
潛伏期尚不十分明確,一般為2天~2周。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40℃以上,部分病例熱程可長達10天以上。伴乏力、高度厭食、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查體常有頸部及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孤立性腫大伴壓痛、抽搐等中樞神經癥狀、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絕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癥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癥等提示病重,預后較差。
11.接觸患者應采取哪些隔離防護措施?
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傷口必須戴手套;若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保護衣;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傷口或摘除手套后應立即洗手。
12.如何做好患者居家的消毒?
對于地面、物體表面可以用84消毒液進行擦拭,患者用過的床單、被套、枕套等進行清洗,被放在日光下暴曬;被患者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了的物品可采取高溫、高壓、含氯消毒劑等方法進行消毒處理。被危重死亡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被服需要焚燒處理。
13.發熱期應注意什么?
宜選寬松柔軟、棉質材料衣物,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進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
14.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主要預防措施是什么?
應當盡量避免長時間處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居民,應當注意家居環境中游離蜱和飼養家畜身上附著蜱的清理和殺滅工作。
15.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以逐步恢復健康。注意多休息,不參加高強度勞動或運動;飲食要富有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可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但需要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且應戒除煙酒;2周后復查。注意辨認和預防蜱蟲叮咬,如出現身體不適、發熱、叮咬部位發炎或破潰、紅斑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重大新聞
*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就醫請遵照醫生診斷*